第十一節,妊娠嘔吐惡阻屬少陽之火上衝胃囗
趙養葵曰:
惡阻多在三箇月之時,相火化胎之後,壯火食氣,上衝胃口,食人即嘔吐。少陰腎水既養胎,少陽之火益熾,須用清肝滋腎湯。即六味飲加柴胡、白芍。先用逍遙散止嘔,再用調經滋腎湯加杜、續。嘔甚者,加川連、吳茱妙。
第十二節,胎前惡阻嘔吐用半夏論
陳良甫曰:
千金方有半夏茯苓湯、茯苓丸,專治惡阻。
此二方此來少有服者,以半夏能動胎,胎初結,慮其辛燥易散故也,須薑汁炒以制毒。
凡惡阻非半夏不能上,是有故無殞也。
婁全善曰:
大全方謂半夏動胎不用,今觀仲景用人參半夏乾薑丸,羅謙甫用半夏茯苓湯,朱丹溪用二陳加減,並治胎前惡阻痰逆嘔吐,心煩,頭眩、惡食、俱效,獨不知此乎。
予治惡阻,用之未嘗動胎,正經云:有故無殞是也。
薛立齋曰:
半夏乃健睥氣化痰滯主藥,脾胃虛弱嘔吐,或痰涎壅滯,飲食少,胎不安,必用半夏茯苓湯,倍加白朮,安胎健脾,予嘗用驗也。
第十三節,惡咀嘔吐用藥大法
薛立齋曰:
妊娠若飲食不甘。或欲嘔吐,用六君子加紫蘇、枳殼。
若惡阻嘔吐,頭眩體倦,用參橘飲;末應,用六君子湯。
若惡阻嘔吐不食,亦用參橘散。
或飲食停滯,腹脹嘔吐。此是脾胃虛弱,不能消化,用六君子湯,不瞧,
用平胃散加參苓。
〔慎齋按〕
已上一十三條,序胎前有惡阻嘔吐之證也。
凡婦人妊孕,其始證先見於惡阻,而惡阻自金匱有絕之法而下,病機蓋非一端,
巢元力以下,主於氣凝血聚:陳良甫以下,主於停痰積飲;若仲景金匱以寒治,太無養葵作火論,於惡阻病機,可謂詳悉。
但胎前無寒,產後無熱,此常法也。故惡阻嘔吐,大抵寒者少,熱者多,
總屬血壅胎元,臟氣不能宣通,停痰積飲,鬱熱壅滯,變而為火,有熱無寒,致生諸證。
故丹溪立齋論治,每以枳殼、紫蘇、蘇梗、木香、砂仁,為降氣順氣之法,所謂胎前須順氣者此也。
第十四節,妊娠子煩屬君相二火
陳良甫曰:
妊娠煩悶者,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,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,若母心驚膽虛,多有是證。李太素曰:
煩者,心中煩亂不安也。由受胎後,血熱干心,心氣不清,故人鬱悶撩亂不寧。
因妊娠而煩,故曰子煩,非子在腹中煩也。
古云:「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,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,故煩。」夫煩多屬火,今胎受君相之火,豈有母煩之理,況母既以二火養胎,則火瀉矣,又何煩之有。
若曰母虛而煩,則當每月皆然,何獨於四月六月,而虛且煩,亦不拘於四月六月也,似說不通。
第十五節,妊娠子煩屬於熱
齊仲甫曰:
妊娠煩悶有四證,有心中煩,胸中煩,有子煩,諸屬於熱。
若臟虛而熱氣乘心,令人煩者,名虛煩。
若積痰飲,嘔吐痰沫者,名胸中煩。
或血積停飲,寒熱相搏,致胎氣不安,謂子煩,用犀角散、竹瀝湯之類。